《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主要对 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回望,提出 2023 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特征及2023 中国文化产业的十大热点现象,同时对区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高质量发展、2023 年度文旅内容洞察分析、“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奖”优秀企业案例等专题进行深入分析, 解读数字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与趋势等。
2023 年以来文旅行业迎来了全面复苏,当下文旅业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美丽风景到人间烟火,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催生社会新热点频现,从消费端精神文化需求旺盛,文化自信日益凸显;同时伴随着AIGC,全真互联等新一代技术的全球热度和应用推进,已加速迈入数实融合,数字文明的新发展阶段。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也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 2023 年数字文化在多领域蓬勃生长,不断在新方向大放异彩,已形成“多元融合、多维升级、多向赋能”等发展格局:“多元融合”指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与前沿技术实现了广泛交叉、融合创新,“多维升级”指文化科技促使文化产业链的各环节都实现了效能提升、体验升级,“多向赋能”指文化科技在支撑文化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跨界应用、多向赋能。同时文化科技的应用整体呈现虚实共生、视听多维、商业创新、跨界应用四大趋势:文化生产的【虚实共生】助力产业繁荣,虚实融合的技术形态创造新生产力,提高创作效率、减少创新风险。2023 年 AIGC 进一步激活大众化的内容生产与交互,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文化创意更精准地落地,虚拟制作技术推动节目制作技术体系升级,文化生产进一步趋向虚实交融形态。文化消费的【多维视听】迎来持续革新,“多媒视听”全面走向“多维视听”,不断提升真实感、沉浸感、智能感。2022 年,AI 数字人的智能服务成为数实融合的“连接器”,实时 3D数字建模技术让文化遗产得到“数字永生”,“超高清视频技术 + 社交推荐技术”重塑云演艺形态,文化消费的空间更加丰富多维。文化经济的【商业创新】重塑业态,文化科技促使创意营销“提质增效”,构建连接文化与消费、数字与实体的新桥梁。包括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藏品市场,助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视频广告智能生成技术的升级,带来视频广告领域的生产力变革,文化创意的产品化、商业化路径更加智能多元。文化科技的【跨界应用】由点及面,从社会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广泛发挥“以数促实”的价值。音视频技术、游戏技术等文化科技成果,不仅支撑文化产业升级,也以丰富的数字化场景促进社会高效协作、实体产业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并最终走向全真互联。
文化科技融合的四大发展趋势
新一代技术加速文旅数字融合新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前随着数字科技的叠加应用,加速了虚实融合,带来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全新连接方式和沉浸智能体验,包括以全真互联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发展趋势,正引领信息载体从传统图文形式向 3D 立体呈现现实世界的转变。
信息传播载体,形态特征,传递效率的演进趋势
文旅产业拥有巨大的流量和消费人群,蕴含丰富的内容,IP,线下场景,以及相关联产业达 100 余个,是先进技术的天然应用场景,数字化在文旅企业转型升级,文旅资源创意转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助力社会的向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文化 + 人工智能:成为旅游的智能化助手,为提升文化理解,甚至是产出大量文创作品提供更多可能。文化 + 全真互联:通过高保真还原技术,以在场体验或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让更多文化遗产和产业资源能够更好地被看见、被体验。文化 + 数字孪生:以 3D 建模、数智人及时空展示等形式,助力文化遗产在全真世界的呈现。文化 + 区块链:借助区块链的技术进行版权的保护和确权,将文化遗产形成数字资产,让中华文化永久留存等。
文化科技应用领域全景示例图
从数据到资产,超时空参与式的文旅体验成为创新热点
从数据到资产是文化 IP 打造,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期国家数据局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 X”三年行动计划》中文化旅游也成为重点应用领域,通过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以及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治理能力。
当前在新技术、新方法的驱动下,基于越来越丰富的数字资源,从最初的以图片、网页为主的平面化,到以 3D 打印、三维复制为主的立体化,从二维和实体为主 的单一化到二维与三维、实体与虚拟并存的多元化,再到当下,将传统文化与游戏科技相结合,将真实历史故事与游戏叙事形式相结合,让观众从被动式的接受变为沉浸式地参与其中,能够真正走入历史的文化场景,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同时日趋成熟的数字采集技术和系列成果,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图书出版、对外展览等,昔日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经过数字化呈现和演绎,渐成“Z 世代”共情体验。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留存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脉络与精神。在中国的甘肃敦煌,有一个仅约 7 平方米,却藏有 6 万余件国宝级文物的神秘洞窟,它就是敦煌莫高窟第 17 窟——藏经洞。但由于这里的许多文物因为历史原因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为了保护这个“历史的现场”,大家去参观的时候,只能在外面游览,并不能走进去近距离的欣赏。2023 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 6 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以 4K 影视级画质、中国风现代工笔画美术场景与交互模式,让公众“穿越”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亲身“参与”到藏经洞的厚重历史之中,在关键历史场景的见证和变幻中,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为全球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领略中华文明之美。
“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发布,海外用户可一键穿越游敦煌
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千年石窟,在 23 年国庆前夕,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共同推出的“寻境敦煌 - 数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启幕。作为数字敦煌资源库首个深度文化知识互动项目,“寻境敦煌”围绕莫高窟第 285 窟,为用户带来敦煌壁画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 VR 深度体验。线下游客可在莫高窟景区内“寻境敦煌 -VR 虚拟漫游展厅”通过佩戴 VR 设备,身临其境“走进”第 285 洞窟。游客不仅能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 1400 多年前“刀林剑雨”的壁画世界,还能与“雷公”等 40 余位“众神”飞跃云端、一同奏响天乐。在游览结束后,游客还可以来到虚拟拍摄区,完成“真人 + 虚拟场景”视频打卡,把“虚拟体验”留在现实,将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存纪念。
“寻境敦煌”线下 VR 深度体验
面向当下年轻大众对文化体验需求呈现更开放、更多元的特点,“寻境敦煌”项目开创了更为完整的旅游服务模式——“游前-通过线上互动了解知识、游中-沉浸式 VR 体验、游后-现场留念‘置身国宝洞窟’纪念视频”的升级体验,也为文博数字化、文旅行业创新开辟又一全新场景。同时文化数据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如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结合,催生出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腾讯打造的“云游长城”(香港版)通过中国文化研究院平台2023 年进入香港中小学,成为丰富课程的延展学习资源,助力开拓全新的教学场景,并借此推广历史文化教育,启发新一代年轻人关心及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AI技术塑造文旅内容生产和服务交互新范式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尤其是 AI大模型和多模态 AI 技术的融合发展,以生成式 AI 为代表的 AIGC 技术的通用化- 94 - 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AIGC 迎来“物种大爆发”,从语言文字快速扩展到图像、音视频、3D场景等各类数字内容。2023年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AI 在文化产业中的多样化、多面向地应用,正从创造蔓延到传播、消费等不同环节。
AIGC 技术能够实现多模态的大众内容生产与交互范式
基于 AIGC 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内容生产,创造新的交互方式,提高服务体验质量,带来新的应用形式,将给文化内容产业带来多重创新与变革。首先,AIGC 应用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创意辅助工具,并有望拓展文化创作的叙事空间。AIGC 可以形成智能化的“试验场”,帮助创作者测试创意的效果,如在美术、设计等场景下实时生成各类色彩、花纹,助力创作者更高效地生成作品;同时,AIGC 还能作为人类想象力的“发动机”,为文化创作探索更广阔的叙事空间,甚至支持人们创造新的艺术风格。其次,AIGC 应用将影响文化艺术创作的工作流程,有望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随着文字内容生成、语音生成、图像生成等 AIGC 应用日趋完善,以及视频生成、3D 内容生成应用的持续突破,AIGC应用将助力简化文化内容的创作流程,丰富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同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AIGC 应用将降低文化艺术创作门槛,或将促使文化生产与消费进一步“大众化”。随着生成式 AI 模型的软件开源、API 接口开放等,越来越多的“大众式”AI 内容生产工具不断出现,让普通大众可以通过 AIGC 参与文化艺术创作,这种创作力的大爆发将推动创作主体格局改变,使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进一步走向大众化,助力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普及传承。未来 AIGC 的关键影响在于,将引发大众内容生产的范式转变,升级甚至重塑内容生产供给,进而给依赖于内容生产供给的行业和领域带来巨大影响。在这一趋势下,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并妥善解决 AICG 可能带来的信息内容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算法歧视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建立生成式 AI 和 AIGC 应用的伦理指南,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标记 AI 生成、合成内容,打造安全、可控、可信的 AIGC 应用,借助生成式 AI和 AIGC 应用更好赋能每一个创作者,推动构建繁荣发展、向上向善的文化内容生态。
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游客体验,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政府和文旅企业的共同追求。在文旅行业应用领域,未来 AI 技术有望成为旅游预订、文旅全流程服务的重要入口,包括行程的智能规划、一键生成、沉浸式订票订座等,将为行业持续带来可信、安全、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重塑。同时在文旅内容的生产创作,C 端的智能服务,商业的降本增效等带来持续价值。
图片来源:抖音“村超”大数据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沉浸 AI 创作体验,由腾讯与中国贸促会共同打造的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微信官方小程序“玩转中国馆”,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均可享受便捷有趣的智慧游览体验,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华夏之光”的魅力。通过沉浸式互动水墨画技术,融合了视觉、音乐、文字等多种模态,通过结合山水画创作、智能作诗、音乐生成等多种技术能力,用户简单绘制的线条即可生成动态的山水诗画,吸引了近百万海内外游客体验。
腾讯水墨画智能交互小程序
故宫的智能导览助手“小狮子”,实现 AI 驱动,通过 12 万条故宫知识、游客问答的持续学习,累计服务游客超百万,满意度 95% 以上。敦煌研究院的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一经亮相,便深受欢迎,通过以展览虚拟直播、丝路文化科普、IP 创新跨界合作等方式与大众见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互动,同时伽瑶作为官方形象大使多次参与文化演出,节目拍摄,内容制作,发挥着无穷魅力。
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
2023 年腾讯与河南省文旅厅联合打造全国首个省级景区导游导览大模型服务平台,将覆盖游客游前、中、后全流程不同阶段的各个场景,满足游客在行程规划、智能导览、互动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游客只需进入景区的官方小程序并点击“智能导游小豫”,即可与智能客服进行互动交流。当前整体 AIGC , 大模型等与文旅行业的应用刚刚开始,包括效果和成果还需要持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也需要在相关技术、产业、用户认知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协同适配与共同推动。我们相信,在国家新发展阶段智慧文旅的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部署下,以及各地先行先试和不断探索下,AI 等新兴技术将赋能游客以全新的方式追寻“诗”与“远方”。
数字文旅发挥社会价值,连接全民共创助力共同富裕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推动反向定制,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拓展智慧旅游应用,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增收创造条件。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文化打破地域、时空边界,为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文化创意成果、参与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使人真正成为文化主体。
以民族音乐为例,数字技术给创作、演出、传播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音乐形式迸发生机活力,“圈粉”越来越多的当代受众。2023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腾讯联合发起的“听见数字山河”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阶段性成果发布。其中,对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实现了系统化、全方位、高精细度的音源采集;对古琴音色的采样也通过录入 40 余种常用指法技法,产出 2000 余条音源。经由数字化技术,穿越千年的声音再次响起,让今天的人们得以真切聆听民族的乐音、历史的旋律。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腾讯云联合青海大通县共同推出农文旅全域品牌——DT3090,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大通号”县域经济体数字化平台,为大通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发挥互联网优势技术与流量效益,通过线上流量与线下应用场景融合,推动大通乡村产业在数字化、农产品自主品牌领域健康向上发展,赋能农业智慧化转型。同时借助腾讯云的生态力量帮助大通县连接了东部优秀产业资源,并将东部地区“国资 + 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植入产业振兴“脉络”中,激发了大通县农文旅的产业潜力,打造了精品民宿树蛙部落、非遗工坊,青海湖之夜等一批特色项目,加速了大通县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在广西腾讯推动“为村共富乡村 - 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的多元化、深层次、整体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腾讯助力、社会共创”的指导原则,紧紧围绕“共富机制、人才培养、数字赋能”三个维度和“构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团队、打造一个品牌、绘制一幅地图”的“四个一”工作目标,努力构建一个粤桂数字农文旅开放的大平台,充分培养、 储备一批广西当地数字运营团队和人才,打造一个粤桂数字农文旅聚合的闪亮品牌,逐步绘制一幅广西乡村农文旅数字地图,实现数字赋能、文旅兴村、乡村共富的奋斗目标。
展望 2024,文化赋能千行百业,科技与文旅的融合硕果可期。随着“文化+ 科技”融合的逐步深化,数字技术将“从深度、广度、速度、宽度、效度、强度”等方面持续赋能文化产业迭代升级,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催生提供新空间。深刻把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擘画数字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文化与技术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创新视野与思路。创新更多兼具文化韵味和科技品位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赋能社会,生活,经济等方方面面,让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助力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