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据资产交易丨高书生:文化大数据建设钱从哪里来?

2024-04-16      659

       

       有人说,文化大数据的体系框架很清晰、完整,也很超前,但投入自然也很大,钱从哪里来?相信不少人也被这个问题困扰。那咱们来做一次解牛的“庖丁”。

0 1

       文化大数据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依托已有工作基础,大钱已经花过,相对于过去花的钱,再花也算是小钱。

       1、从供给端看,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是把这些年来国家开展多次文化资源普查取得的数据,包括文物、古籍、非遗、地方戏曲、美术馆藏品等普查数据,导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底层关联集成系统,是对普查数据作标准化、结构化处理,不需要再投入数据采集资金。

       中华文化素材库的来源是多元化的,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是一个来源,但更多的是目前许多文化机构已建成的各类数据库,比如中央文化单位的故宫、国博、国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唱片总公司等,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而且很多属于国宝级的,经过梳理、关联、解构等,都是价值连城、梦寐以求的宝贝。相比于过去花大钱建数据库,把数据库的数据转化为到素材库的关联数据,投入就算小钱了。

       2、从需求端看,文化体验场所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来建设,包括在中小学、购物中心建文化体验馆,在新华书店、县级文化馆、文化礼堂、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建文化体验厅,都不需要搞土建,只是做些改造或装修即可使用。建设施也算花过大钱了,搞改造或装修也只能算是花小钱。

       3、从云端看,国家文化专网由国家文化大数据省域中心、区域中心和全国中心组成,省域中心建设主要依托已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过去已投入上千亿、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并且连通城乡、贯通街巷,足以严丝合缝地把供给端、生产端和需求端串联起来,各省域中心的投入主要是用于串联的软硬件,跟过去的基础设施投入相比,不是一个等量级。此外,这几年多家有线网络上市公司都建成了规模很大的数据中心,目前已确定的东北、华东、西北等八个区域中心建设,也是依托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建设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在云端板块,唯一从无到有的就是全国中心。这是需要大投入的。

0 2

文化大数据建设要“双轮驱动”

既需要财政资金撬动,更需要发挥市场力量

       1、从供给端看,财政资金投入三个方面:

       一是把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导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底层关联集成系统,这项工作倒是不一定花多少钱,主要是人力成本投入。

       二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资金,这应该是财政资金投入比较大的项目,特别是文化遗产数据高精度采集,目前全国有珍贵文物380多万件套,如果每件套采集成本按1万元估算,大约需要400亿元左右。说起总量,数额确实不算小,但数据采集不是一年就需要完成的,五年、十年都是可能的,五年采集完每年80亿元,十年内完成采集每年只需要40亿元,具体到每个省1个多亿。况且,像故宫、敦煌等文物大户开展数字化已多年,这样算下来财政资金投入的总量就没那么大。

       三是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资金,分两种情况:第一,像故宫、国博、国图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可将提炼素材所需经费,列入公共预算;第二,像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文化企业,可以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部已发文将文化大数据建设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部分省份也已明确用国资预算支持省属文化企业参加文化大数据建设。

       2、从生产端看,主要任务是做数据的采集、标注、关联、解构、重构、呈现等,由此产生成千上万条数字化文化生产线。承建生产线的主体,既有公益性机构,也有经营性企业,既有做文化的,也有搞技术的。做数据标注和关联,是文化机构的专长,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太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做数据的采集、解构、重构和呈现,属于技术密集型,需要装备支撑,这需要一定的投入,如果新闻单位、出版社、影视公司要建设这样的生产线,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技术改造。

       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中央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即技术改造。也就是说,如果国有文化企业要建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国资预算是一个资金渠道。当然,生产线建设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及市场融资。

       3、从需求端看,如果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比如县级文化馆、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小学等建设文化体验场所,经费是可以通过现有财政预算渠道解决的,比如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可以用于公共数字文化软硬件平台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制作采集与加工整理。

       如果在旅游景区、购物中心建文化体验场所,主要依靠市场力量,为旅投或商投集团提供了投资机会。

       4、从云端看,如前分析,国家文化大数据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建成,但全国中心建设是从无到有,需要大投入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的指导意见,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国中心)以及布局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区域中心),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可以申请国家新基建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给予资助。

0 3

文化大数据建设要“八仙过海”

拓宽思路,广开财路

       以上两部分探讨了一般性资金来源,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在建设资金筹措上招招见功力,比如:

       1、设立基金。贵州省研究在文旅产业基金项下设立文化大数据建设子基金。

       2、调剂资金。贵州省从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中调剂1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大数据建设项目;江苏省协调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和省级电影专资给予具体建设项目资金支持,首期拟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2亿元。

       3、发行债券。江苏省发行5000万元政府专项债用于大运河数字云平台建设,5年内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左右。

       4、贷款贴息。福建省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拿出800万元,对银行审核确认的文化大数据建设项目提供的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每年至少能撬动2亿元银行贷款。

       此外,大多数省(区、市)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多则每年5个亿,少则每年5000万元,均可以用于支持文化大数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