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带来的建议便与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相关。他认为,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应用落地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
在柳江看来,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以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开发利用为主,依赖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规模化利用尚未形成,对AI技术应用的支撑效果尚不明显。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业务贯通、数智决策阶段,正在进入数据要素第三次价值释放阶段,即数据流通赋能阶段。“多方数据跨界融合需求明确,但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场景仍在探索。”柳江称。
柳江告诉记者,数据要素市场化生态亟待建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批准建设智算中心 超250个,结合网络基础设施,为数据流通利用网络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条件。借鉴欧盟国际数据空间 协会(IDSA)的发展经验,规模化的数据流通利用,需要建立商业化的数据要素生态,围绕行业和领域的独特需求,构建不同主体基于市场化逻辑的数据连接。国内鼓励实施可信数据空间能力建设,正在通过标准化方式推动数据“多级互联、多域互通”,并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区块链公共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数据资源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
目前存在可信数据空间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滞后和跨领域协同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问题。”柳江告诉记者。
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柳江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企业、行业、城市、个人和跨境等类型可信数据空间,为数实融合创新提供数据基础设施 ,加快应用落地。
“首先,加快技术标准化,加强互联互通。”柳江建议,引导权威机构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制定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标准,凝聚行业共识,有效降低数据流通利用技术壁垒,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平台间互联互通互认;同时,鼓励相关机构、组织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探索建立与国际数据空间的互认机制;鼓励可信数据空间技术自主可控,孵化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梯队。
其次,柳江认为,应规范数据流通利用,强化监管合规。“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数据流通利用和数据价值挖掘等活动,建立健全面向数据流通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适应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面向可信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建立数据流通利用信任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技术检测与认证;建立数据流通的合规审查机制,加强对数据流通各环节的监管,确保数据流通合法合规,提升社会对数据空间的信任度。”柳江说道。
柳江还认为,应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人才培养。他建议,加大对数据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据采集、汇聚、加工、流通、应用和安全保障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运用可信数据空间,进行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应用开发和应用部署交付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建立数据专业职称体系,明确数据人才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建立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工程化数据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可信数据空间网络支撑应用落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